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73|回复: 0

老成都有自己的歌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5 22: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有自己的歌,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吧,不过也不奇怪,因为歌词是解放前的!

此歌谣1955年以前在成都广为流传,曾木刻成薄本线装书在街边书摊售卖。据传为清代中后期民间版本,歌谣中所唱地名、名胜等皆为清代所有(无清末及民国时的如商业场、春熙路等),下面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清早起来不新鲜,心想成都耍几天。
一出东门天涯石,二出南门五块砖。
三桥九洞石狮子,青羊宫里会神仙。
遇仙迎仙送仙桥,侧边有个二仙庵。
百花潭前双孝祠,冯家花园龙爪堰。
杜公祠挨草堂寺,浣花溪上坐画船。
转过南门武侯祠,古柏森森高过天。
文臣武臣二十八,三绝碑前人挤满。
岳飞书写出师表,龙飞凤舞真前贤。
洗面桥上祭关公,张爷庙里放生还。
浆洗街上皮匠多,南来北往二金川。
凉快不过小天竺,清静要数三台山。
南门桥头大当铺,挤满茶馆和旅馆。
进城三个火巷子,处处都是收荒摊。
十方堂,韦驮堂,红照壁来修得长。
瘟祖庙,川主庙,转过十字置茶道。
卧龙桥连拱背桥,青石桥下一洞桥。
半边街走学道街,走马街过东大街。
按察司接西沟头,不远就是盐市口。
皮房街长一里远,一直扯到山西馆。
玉带有桥不见河,转拐就是准提阁。
大小福建西玉龙,羊市街过厚载门。
上升街上住秀才,九思巷里有清真。
骡马市街像拐棍,远远望见武担山。
青龙灯笼县署前,扬雄墨池有书院。
代书原名线香街,要写状纸有人编。
古天府在正府街,华阳县过成都县。
北门文庙文殊院,一前一后隔不远。
金马碧鸡没牌坊,红石柱往楞伽庵。
珠宝街有七宝楼,珍珠玛瑙看不完。
金丝银丝铜丝街,东西珠市多公馆。
李家花园数第一,亭台楼阁转不完。
万福桥上有楼房,麻婆豆腐味道鲜。
金花街对簸箕街,白云寺观玲珑园。
城隍庙、小南海,驷马桥见欢喜庵。
将军碑后白莲池,抬头看见凤凰山。
昭觉寺在青龙场,第一禅林不虚传。
顺着府河往东走,不觉来到母猪湾。
痘芝庵前吃稀饭,数九寒天人挤满。
天仙桥上七仙姑,王爷庙前淘金砖。
椒子街上好烧酒,牛王庙里有铁牛。
莲花池边宰犯人,紫东楼接天福楼。
菜市场在年丰巷,一洞桥过牛市口。
水津街和双槐树,多少机房在编布。
安顺桥望九眼桥,古佛黄瓜宋公桥。
宋濂有幸靠蜀王,静居寺里庙堂高。
三官堂前有渡口,雷神庙修望江楼。
古来就有薛涛井,水甜正好酿烧酒。
白塔寺高红瓦寺,坐船马上到江口。
东门大桥长春桥,城门洞里卖红苕。
油篓糠市红布街,筹边楼挨广东馆。
大慈寺里菩萨多,普贤铜像三丈三。
诸葛井满江南馆,三道会馆隔不远。
浙江馆挂文魁匾,金玉满堂多状元。
纱帽街上官帽好,天涯石接庆云庵。
惜字宫对送子殿,东较场走五里三。
布政司前棉花街,双斗桅杆卓秉恬。
宰相府内大酱字,酱油味道硬是鲜.
四圣祠,黄牛店,柿子园里美景观。
皇华馆里来御使,老郎庙上锣鼓喧。
海会寺街一口井,内江街有三拐弯。
会府供养万岁牌,初一十五见大官。
鼓楼有城没得门,提督衙门炮三眼。
要穿衣服总府街,署袜袜子经得穿。
科甲巷上亮铮铮,玻璃灯照兔儿灯。
岳将军会子龙塘,康公庙高有神仙。
童子梓潼不相混,下江园林数可园。
双走南北二打金,浑铜首饰白如银。
十二相中有欺头,百般美味在里头.
铁板桥是炭码头,机器局修箭道头。
东大街上府城隍,三月出驾四门游。
最喜府城豆汤饭,吃了一碗想一碗。
中莲池对天主堂,走马街转院门口。
按察衙门关要犯,锦江桥上一座楼。
染房街上潜溪院,指挥状元接青莲。
皇城坝上牛肉香,一对狮子房子头。
腾蛟左,起凤右,天开文运贡院口。
为国求贤斗大字,两树桅杆万年有。
东御街上打铜吼,西御街卖旧木头。
有桥只能半边走,汪家拐过三巷口。
延庆寺连奉化馆,十方堂后锦江院。
万里桥边枕江楼,河里鱼儿随便选。
江渎庙里树子大,上莲池旁尊经院。
骆状元在池边住,周围团转是菜园。
少城院子树木多,家家都有乌鸦窝。
算卦要去君平街,支矶石边森林多。
司马文君抚琴台,高高耸在西城边。
南较场接西较场,将军衙门照壁宽。
好街好景芙蓉城,天府成都传美名。
九里三分四十八,九朵莲花朝北京。
  
编者注:
  
北五块石与南五块砖:文中 “二出南门五块砖”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处于今天成都北二环路的“五块石”。那么,到底是流传已久的古本有错别字呢,还是南北五块石各有所指,抑或是清朝成都辖区地理位置比现在更靠北?

其实,这里的“南五块砖”的确曾命名过“五块石”,又命名过“石笋街”,可能就在今天的大石路附近。

明朝天启年间《成都府志》中记载:“府城治南万里桥之西,有五石相迭,高一丈余,围倍之。”,“其石入地,上迭四石俱方。”据老成都讲,这里原来有五块大石笋。石笋高丈余,围广八、九尺。
  
相传,石笋下面是“海眼”,不能乱动,若移动石笋,海水就会从下面涌出来,淹掉成都平原。利害所系,谁也不敢乱动这些石笋,据说是由古蜀王命“五丁力士”压上去的,古蜀王并且曾在石笋旁边建有“七宝楼”,又名“珍珠楼”,楼上用细小的珍珠制成帘,悬挂四壁,晋代桓温平蜀时,将珍珠楼烧毁,(这里有一点必须说明,晋朝大将桓温烧掉的,绝对不是古蜀国所建的。)据说此楼被焚毁后,每在雨后的泥土中,还能捡到青黄如粟的小珍珠。世称为“瑟瑟珠”。

有关五块石的传说,历代都受到过置疑。最早见诸诗文的是杜甫的《石笋行》,明代诗人陈子升的《五块石》、明朝人陆深的《蜀都杂钞》等,以及宋代陆游至成都的所闻所见,都有过记载。

一首歌,唱尽历史的兴衰,唱出成都这些年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成都人社区 ( 蜀ICP备09027222 ) 互联网安全

GMT+8, 2024-4-23 22:12 , Processed in 0.0699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