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摄影师周安跟拍10年 记录水井坊老街变迁
http://pic.newssc.org/0/12/20/80/12208024_661238.jpg> http://pic.newssc.org/0/12/20/80/12208024_661238.jpg
http://pic.newssc.org/0/12/20/80/12208023_273982.jpg> http://pic.newssc.org/0/12/20/80/12208023_273982.jpg
民间摄影师周安历时10年拍摄数千幅照片,记录了上万名老街居民的影像
“那天我把镜头伸进围墙的破洞,看到了一片瓦砾。我知道这组10年的镜头记录,可以画上句号了。”2001年,在成都居住了30多年的周安,带着相机走进了水井街。当时的水井坊片区因两件事广受关注,一是两年前考古发现的元明清三代白酒老烧坊,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另一件则是随着城区改造和博物馆、街道的建设,老街上成排的砖瓦平房正面临拆迁,21条街巷的居民们逐步搬迁,陆续搬进敞亮的新居。
随后的10年里,身为警察的周安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老街居民们的生活:每天都把十几双鞋子排列整齐的理发师、靠开出租车养活重病弟弟的中年司机、四世同堂的马婆婆……
1月19日,四川蜀蓉摄影协会2012年迎春年会召开,此次摄影展将持续到2月10日,共展出12个主题的照片。周安第一次把这10年来对水井坊老街和居民的记录,放到了展馆里。
初见
原汁原味老成都生活老街勾起儿时回忆
“第一次拍,就一下子唤起了我儿时的回忆。”2001年的水井坊片区,低矮的青砖瓦房连成一片,从高处看,街道后面是一个个格子式的四合院。在0.4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隔出21条街巷,住着6000多户居民。每到傍晚,摆着桌子在街边吃饭的邻居们,总是相互夹菜,其乐融融。
周安背着相机走进水井街时,这里原汁原味的老成都生活,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
“这是马婆婆,算起来,今年也应该有100岁了。”墙上的一张照片里,端坐着一个戴着绒线帽的老人,在当年黄伞巷的老居民中,她是年纪最大的一位。拍摄的时间是在2005年,当时周安正在茶馆喝茶。从街的另一头走过来一位穿着旧式棉袄的老人,茶客们把周安拉过去,连声说:“老周,你拍她,她都90多岁了,一家四代都住在这里。”
一个陌生人要得到90多岁的老婆婆许可,走进家门给她拍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经过长时间的交谈,马婆婆终于同意带着他走进街边的一所平房,坐在老木床边的一把藤椅上,让周安拍下了这张照片。
<div id=news_more_page_div_id align=center> <a href=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2/01/22/013428067_01.shtml> <a href=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2/01/22/013428067_01.shtml>下一页</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