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狼星 发表于 2012-3-5 05:00:11

成都政协委员话"北改":打通人民北路 疏通城北动脉

http://pic.newssc.org/0/12/21/72/12217238_417975.jpg


小巷深处明婷饭店的招牌格外醒目。

  刘丹邓丹张杨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蕾赖芳杰

  话交通

  尽快打通断头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参照其他城市打造“火车站经济圈”的先进经验,争取让火车北站片区率先成为“北改”的精品力作;

  说城市

  加大城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预留的“共同沟”中水电、上下水、燃气、通讯、光缆都在一条通道,让今后道路上再也看不到窨井盖;

  谈业态

  推动城北片区专业市场调迁改造和提档升级……

  ——成都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昨日开幕,“北改”成为了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话题·路

  打通人民北路 疏通“北改”交通梗阻

  成都市政协港澳委员李蓉准备提交提案,建议高水平推进北城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设施建设。

  李蓉说,“鉴于人民北路这一全市最大的断头路严重制约城北片区的交通转换功能,特别是影响了火车北站这一成都对外窗口形象,建议快速启动火车北站及周边区域综合改造和人民北路贯穿火车北站工程。”李蓉认为,成都可以参照其他城市“火车站经济圈”打造的先进经验,争取将火车北站片区率先打造成为“北改”的精品力作。

  同时,成都北城片区地处成德绵经济圈起点和九-黄-都江堰黄金旅游通道,是重要的出川入蓉要道。在李蓉看来,交通堵、布局乱、配套差等现状严重制约了北门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形态转型,以“北改”主战场的金牛区为例,现有道路窄小陈旧,与骨干道路配套的支路网薄弱,转换功能不强,而且断点多、盲点多。她建议,把以交通路网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建设摆在”北改“工程的突出位置来抓,在时序上优先安排,在政策上重点倾斜。

  话题·城

  植入智能交通 规划城市管网“共同沟”

  昨日,成都市政协委员、民建成都市委委员张天健提交了名为《关于天府新区建设和“北改”工程建设涉及智能交通问题的建议》的提案。

  张天健认为,成都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地的智能出行方案。“比如从锦江宾馆出发,车辆发动时,产生的微电,被路边的智能交通采集器接收后,会反应到中控。中控又通过GPS直接明确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走。路线可能不是最近,但却是最优的。”张天健举例说,智能交通有各种形式,可以通过一些软件平台,把现有的道路资源合理分配给车辆和行人。

  他说,考虑到天府新区和“北改”工程,是因为它们都涉及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实现智能交通的前提。“我提出了一个‘共同沟’的概念”他介绍说,“共同沟”在建成初期先行规划好,水、电、上水、下水、燃气、墙电、入电、通讯、光缆等都在一条通道,那成都市今后的道路上就再也看不到窨井盖。除了有效利用城市地下发展空间,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话题·业

  超大商贸实体 优化城北业态空间布局

  城北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传统专业市场和物流企业最集中的区域。成都市政协委员周蕾建议,在实施“立城优城”战略中,按照“统筹规划、调转结合、分类实施、有序推进”的思路,高质量优化北城产业业态和空间布局,推动城北片区专业市场调迁改造和提档升级。

  在周蕾看来,改造城北片区老旧城市形态和落后生产力布局,是推进“北改”的重要任务。但改造并非“大拆大建”,也不是“一关了事”,特别是对一些在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影响力的品牌市场,建议按照提质增效的目标要求和高端商贸、现代物流为主导的产业定位,走规范化、规模化、品质化、国际化的商贸物流发展道路。

  同时,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尽快出台自主改造、提档升级等配套扶持政策,在推动低端业态分离和保留高端核心部分的同时,加快发展集总部办公、产品展示、贸易洽谈、资金结算、新技术研发推广、会展功能为一体的超大型商贸实体,推进北城片区主营业态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

  入户调查登记首日 曹家巷住户积极配合

  昨日上午,成都“北改”工作相关工作小组深入到曹家巷片区,对一、二街坊住户进行危旧房屋自制改造项目入户调查登记。

  据登记小组的王女士介绍,昨日为入户调查登记的第一天,共有15个工作小组,每组配备有5名工作人员深入到曹家巷片区一、二街坊进行现场办公。

  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将现有住户的产权人姓名及身份证号、房屋住址、楼栋门牌号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登记。

  “因为广大住户的积极配合,登记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王女士说,昨日第一天工作,每个小组大约接待了50家住户。华西都市报记者朱建国摄影报道

  最牛苍蝇馆子 也要借“北改”升级

  昨日下午三点,有着成都“最牛苍蝇馆子”之称的外曹家巷明婷饭店正享受着短暂的闲暇。

  自从“北改”涉及曹家巷的消息公布后,一拨又一拨的客人赶来享受老地方的老味道。而至于好吃嘴们关注的,明婷的去向问题,老板娘张婷说,还没细想过渡时期的营业地点,“想找个近点的地方过渡,今后还是希望搬回来。”

  怕晚了 山西网友来电预约

  “你到曹家巷,一说我们饭店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店员小罗正在接一个山西网友打来的电话。“他怕我们搬了找不到地方,这两天准备到成都,想来这里吃饭。”

  “我们绝对支持‘北改’”,张婷一边盼着曹家巷能大变样,一边希望“北改”后明婷饭店能回到曹家巷,能在它开始的地方一直经营下去,“还可以借这个机会升级,但还是会坚持走大众消费路线。”

  20多年 曹家巷见证明婷

  1989年,张婷和丈夫张福明开始在曹家巷卖串串、麻辣烫,店只有8平方米,能摆下2张桌子。后来租了厂房当铺面,直到1997年,才卖起了中餐,两个人的名字各取一个字,这就有了“明婷饭店”。如今,饭店有80多个员工,营业面积超过200平方米。

  白手起家,曹家巷见证了明婷饭店的20多年发展史。

  开微博 公布新址电话不变

  饭店旁的菜市门口,“北改”的通知已经贴出来了。张婷琢磨着要拍照片留下老店的记忆,“把员工都组织起来,在老店前拍个大合照。”

  而每天都会接到顾客电话的小罗,则盘算着开一个明婷饭店的微博,随时更新饭店的动态信息,方便顾客,“就算要搬,座机电话也不会变。”华西都市报记者阳虹钰摄影刘陈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都政协委员话"北改":打通人民北路 疏通城北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