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狼星 发表于 2012-3-5 05:00:57

北改带动成都城市形态全面升级

  让“北改”跑起来

  作为成都市今后数年内最大的民生工程,已于2月5日正式启动的“北改”连续两天都是成都市“两会”热议的话题。在2月9日下午进行的成都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分组讨论上,“北改”涉及区域最大的金牛区,将讨论会现场设在了全市最大的断头路——成都市人民北路二段的一家酒店内,让代表们在前往开会的途中,再次亲身感受“北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代表们纷纷认为,要动员全市力量,全力实现北改“一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为全面开启“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新航程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颜婧

  关键词:交通路网

  打通人民北路让北改“跑起来”

  “很多天回镇市民打电话说,一想到自家门前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激动得睡不着觉”,率先发言的王景云代表说,“北改”是城北群众等待多年、热议多年、期盼多年的重大民生工程。她认为,要高水平地推进,就应将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城北的梁家巷、高笋塘、五块石等重要路口长期交通拥堵、人流混杂,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外地朋友下飞机,从双流机场一路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城南是城市,城北像农村’”,史本山代表说。

  推进“北改”,着力点之一是要搭建完善的交通路网骨架。金牛区全区路网密度不足5公里,低于中心城区平均水平,但梁家巷路口在交通高峰期车流量高达4160辆/小时。王景云建议,按照国际化城市形态的定位,以不低于城南的标准,并参照天府新区规划理念,尽快把“北改”的路网骨架重构起来,快速启动人民北路贯穿火车北站工程,让“交通”带动“北改”先跑起来。

  关键词:产业升级

  规划要超前体现“圈层融合”

  “北部城区涉及面积广,人口多,‘北改’不仅关系到该区域市民的生活,同时也关系到全域成都的发展。”熊欣代表说,相比其他城区,北部城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更是严重低端化,“更应该科学规划北改工程的方案。”她认为,城北片区的传统商贸业基础好,所以在进行棚户区、城中村的拆迁改造时,“应该站在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视野下、推进‘立城优城’战略的使命下,进行这项工程。”

  代表们纷纷表示,北改工程规划一定要有全局观和超前性,应该考虑到和周边地区的联系。熊欣以“中调”战略为例进一步分析,对待外迁产业应该注意科学分流,确保搬迁出去后能找到更好的承载地,“比如是否可以考虑让同类产业进行集中发展,利用好区域发展、圈层融合这一理念”。她建议,可积极利用青白江、温江这些产业环境好、基础好、交通发达的区(市)县,把外迁产业进行全域成都的布局,统筹发展,“让‘北改’所涉及的所有商家、百姓,都能够体会到城市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脚步,也让金牛区实现‘头雁高飞’的目标。”

  关键词:土地资源

  防止“扯皮”体制创新推动资源整合

  “在金牛区三环路至绕城高速之间,约有4万余亩的区域,不仅是‘北改’的重点区域,也是中心城区未来发展最具有潜力的区域,但该区域的土地权属极为复杂,有10几个!”周继璁代表提出担忧:“如果出现多头协调、反复协调的情况,将严重影响工作推进效率。”

  据悉,仅金牛区的多片区域中,就有共同属于市城投集团、市地铁公司、市交投公司、市土地储备中心等单位的区域。周继璁建议,是否对市级平台公司在“北改”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实施整合,并重新组建一家平台公司专门负责“北改”工程、封闭运行。

  周继璁认为,政府可以考虑对部分土地的先期投入采取“挂账”方式处理,并由该平台公司围绕已经整合的土地资源统一实施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等工作,所需经费在相应的土地收益中解决,待“北改”结束后再按照市、区有关分成体制进行结算。

  针对“北改”钱从何来,许多代表认为,应该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尽量吸引民间参与,以缓解工程进展期间的资金压力。

  “北改”部分工程时间表

  -6月前

  完成黄忠大道茶店子段相关工程启动工作,实现2.5环的全线贯通。

  -10月底前

  通过促进人民北路这一全市最大断头路直接连通三环路工程的方案,确保交大路综合改造(含金府路下穿隧道及三环路华侨城立交桥建设)竣工。

  -12月底前

  陆续开工建设金芙蓉大道(货运大道)、金凤凰大道(万石路)、天回大道(横二线)、天丰路等道路,全面完善城北交通路网体系。以出入城道路改造提升和沿线风貌为突破,完成羊西线、解放北路、金牛大道综合整治改造工程,尽力提升道路及沿线街区城市形象。金牛万达广场有望年底建成开业,西北村低洼棚户区、成铁木材厂片区改造项目有望年底全面竣工。

  新模式:自治改造

  “改”与“不改”,全体居民说了算“怎么改”与“怎么搬”,全体居民说了算谁来宣传“改”与谁来推动“改”,还是居民自己来做……

  市民声音

  “北改”是每个市民的大事

  2月9日的成都,小雨断断续续。早上10点,记者来到已启动“第一改”的曹家巷一、二街坊,连日来的阴雨让这些老建筑的昏暗楼道内散发出阵阵霉臭味。但与往常不同的是,鲜有居民抱怨,“‘北改’一启动,我们的日子就有盼头咯!”70多岁的林婆婆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这几天大家都在积极配合自治委员会入户登记,“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进新房!”

  “改”与“不改”,全体居民说了算;“怎么改”与“怎么搬”,全体居民说了算;谁来宣传“改”与谁来推动“改”,还是居民自己来做……这种正在推行的“自治改造”模式,让居民们更愿关注“北改”、建言“北改”。

  “我是坚决拥护‘北改’的!”曹家巷二街坊4栋的冯大玉昨天就已登记完毕,她们一家3口从1988年开始就挤在一个16平方米的房间里,她说,虽然这里是一环路内、府南河畔、举步就能到春熙路,但一下雨就漏水的红砖瓦房、公用的厨卫、霉臭的过道,简直就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全家人“做梦都想搬出去!”

  下午4点,记者又来到全市最大的断头路人民北路,只见车多人多、一片混杂,加上下雨造成路面湿滑,不一会儿,人民北路路口就堵成一片,让沿路的开车人和候车人纷纷苦不堪言。

  市民王芳说:“‘北成都’和‘南成都’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她认为,“北改”是整个成都的大事,而不是某个区县的事;也不单纯是政府的事,“而是每一个成都市民的事。”许多市民也纷纷表示,“每一位居住在北城区域的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发挥好主人翁精神,以实际行动理解支持北改工程。”

  权威回应

  “自治改造”模式有望继续推广

  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市金牛区区委书记杨林兴表示,北部城区是交通最拥堵、治安最复杂、城区面貌反差最大、旧城改造任务最集中、市民反映最强烈的区域,也是与国际化城市定位最不协调的区域。因此,“北改”工程已被列为金牛区的“一号工程”。2月7日,旧城改造项目之一的曹家巷片区一、二街坊危旧房改造已率先启动,更探索出“自治改造”的全新模式,目前进展顺利。“自治改造”的模式将有望被运用至接下来的旧城改造项目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运作模式,只要是得到老百姓一致认可和拥护的,我们区委、区政府就会不遗余力地推进!为北改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改带动成都城市形态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