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改名 香在成都臭在国外
近日,由于招牌不能注册,店面无法转型扩张,百吉路的“厕所串串”被迫改名“乡坝头串串”。 深入民心的本土“品牌”,为何遭遇如此发展困局?成都市工商局商标分局副局长余辉宏表示,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厕所串串”违背了名称注册相关规定,既无法注册,也得不到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 味美名不美死路一条 正解:没法注册商户名,将来遭遇假冒之争,不受法律保护 “‘厕所串串’没有被注册的可能”,余局长斩钉截铁地说,既然国家法律有针对商户名称注册的相关规定,再深入民心的招牌也难开先例。 虽然“厕所串串”老板们不乏各自宣传,网上发帖、开微博甚至建立百度贴吧,但是无法被法律认可的品牌,“如今再红火,未来还是死路一条”。余局长分析说,且不说未完成注册会被工商执法,单是冒名滥用招牌的各档次“厕所串串”层出不穷,就足以让这个民间品牌自生自灭,“你说滥用者侵权,而你连‘权’都没有,就算对簿公堂,也没有法律会保护你”。 死抓名称不放忽略本质 正解:另立规定许可的品牌注册,靠品质口味发展企业并非难事 出路在哪?余局长表示,“厕所串串”只能另立品牌注册,政府部门也愿意大力支持其发展。 成都市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对本土品牌大力扶持,同时更期望在品牌作用下,提升城市形象。余局长说,作为十分有潜力的“厕所串串”,若作为企业扩大发展,“工商一定会大力扶持”。“《舌尖上的中国》拍到四川,传统小吃很为本土增光,可若‘厕所’成为其一,岂不影响成都形象?” 更名所带来的客源损失将是情理之中,余局长认为,在前期宣传时以“厕所”为桥梁,打出“原厕所串串”的名号,逐渐将客源过渡到新的品牌上来,并非难事。余局长认为,不能死抓住名称不放,忽略了串串的本身价值。商品内在的品质、口味,才是吸引客源的根本。 法律专家>>> 网开一面改标准? 细化难 曾名噪一时的大邑县“刘文彩豆腐乳”,因为大地主的名号未能注册而更名“唐场豆腐乳”,这类商家比比皆是,“而法律难以为谁开先河”。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的李刚律师说,若对一个商家网开一面,更多类似的名号将接踵而来,况且“这些名号不雅、不妥也是事实”。 李刚律师分析说,成都本土大众已逐渐认可这块招牌,但外地人未必理解、外国人就更难理解。 这项限制“不雅”招牌成为品牌的《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管理办法》,是否有被更加细化、重定标准的可能?李刚律师说:“批哪个,不批哪个,这个标准着实不好更加细化”,况且“厕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尚未达到“万人请愿”的程度。 天府早报记者 王垚
页:
[1]